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薪火不灭、代代相传的内在动力。文化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其传承的方式与方法不可忽视。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国学互感体验机系统更应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与方式进行深入地了解与探究。

学国学不是要做今之古人,而是要古为今用

在各个层面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当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候。“我们今天学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把它当装饰品。学了就要用,传统文化应该融入到我们生活里面。学国学不是要做今之古人,而是要古为今用。把古代人的智慧变成我们现代人的生命养料,这样学国学才有用。”一些孩子能把唐诗宋词、三百千背得滚瓜烂熟,却只是当才艺在学习,学习跟生活是脱节的,没有融入到生活里面。

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呢?古人的学习状况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古代的读书人八岁进小学,十五岁进大学。小学教洒扫进退之节,大学则学修己安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人之学。“所以小学学习应先从规矩入手,现在我们却更多地在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习生活。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博士讲过一句话:‘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本身就是融入到生活里面的,你的生活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教育。”

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经典中的古人智慧

经典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文化与经典的传承同时也是智慧的传承。那么,如何去更好地传承古人智慧呢?“经验是要传承的,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需要亲身去体会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时候,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间接经验就需要用智慧去判断。我们的人生需要有智慧。”朱教授说。上一代很多农村人没上过学,但一样过日子,他们懂得过日子的道理。而现代很多人却急于求成,讲求立刻、马上、当下。“古人教导我们要‘少思寡欲’,太多欲望是烦恼痛苦的根源。有三句话是很重要的:‘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这三句话是很值得思考的。”

真实的人生就像潮水一样有高有低,有涨有跌,有损有利,有得有失,要用阳光的心态看人生的挫折跟困难。“有时不是走到尽头,而是到了该转弯的时候。乾卦告诉我们君子自强不息,有一颗宽厚的心。坤卦告诉我们厚德载物。”

孔子告诉我们:“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老师首先要教学生当下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做好一个人。“长得漂亮是运气,活得漂亮是能力。我们先要老师教学生如何活得漂亮。生命不只存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你的生命对别人有价值,这就是你生命的价值。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成就是报酬。老师有名叫名师,让学生有名才叫良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要有舍我其谁的爱心。”

国学教育

求得人生的安顿,运用国学智慧解决生活困境

如何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要从数字国学教室中去汲取国学智慧。“孔子主张至爱,孟子主张至善。人要有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大道无为,老子主张至真,庄子主张至美。从孔孟老庄的这些思想里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发,爱不仅是男女肌肤之亲,爱是一种光环,爱是一份包容。现在整个社会追求科技,人都追求物质的享受,当能力不能满足欲望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和痛苦。名利如海水,越饮越渴。”

那么如何求得人生的安顿呢?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今欲成大学问者,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也借着听雨对人一生的状态进行了描述,少年时的不知人间疾苦,中年人的悲哀与茫然,老年人的无可奈何与释然,人生各个阶段的心情与人生态度的描写给了我们如何将人生安顿的启发。

上一篇:王阳明的家风:读书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 下一篇:学国学的好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