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谈“双减”

临沂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市,也是一个教育大市,在校学生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自去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着眼“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突出问题,采取“加减乘除”系统方法,着力答好教育提质增效的“双减”题。

“加法”:答好师德师能提升“能力题”

我们实行“补量+建设+提质”三驱动,确保教师“用心教、全力教、有效教”,开启了“加法”文章。

临沂市坚持把补充教师队伍纳入市政府年度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八千余人,数量为全省最多,今年计划招聘教师近七千人。我们落实乡村教师补贴、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出台了临沂市中小学师德负面清单和师德考核办法,启动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专项巡查30余次;创新构建教师培训、名师培养、名家培育的“三梯次”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启动新一轮“三名工程”,并持续评选临沂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

“减法”:答好学生学习样态“内涵题”

“减法”就是去冗归本,优化更高效、更有质量的教学样态。

临沂市印发文件以控制作业总量,实行教师自控、学校调控、家校联控的“三控”作业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练三环节研究,科学设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依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我们通过14个项目实验区和680个项目实验单位引领带动市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深入开展巡回示范教学、线上项目式评课、精品课程直播等形式,创新探索了一大批先进教学法。注重课后成效,让学生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开发菜单式素质拓展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打造以自主阅读、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乘法”:答好质量内卷困局“破解题”

“乘法”主要是指通过拓展优质资源、优化教育评价、研学实践育人。

临沂市统筹考虑城区发展、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0所,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通过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等方式,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围绕高质量育人目标,在2022“教育攻坚年”,将“双减”与教育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临沂市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从政府层面将教育满意度纳入履责评价、学校层面围绕“五育并举”完善“千分制”学校综合评估方案、教师层面从“德能勤绩”四维度改革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创新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办法,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发挥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将孟良崮纪念馆等9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让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社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以科普助力“双减”。同时在农村培育起一批田园综合体,推行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让“双减”后的学生有地方去、能动起来。

“除法”:答好群众重要关切“治理题”

“除法”是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尤其是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教育公平除焦虑。着眼减少家长“择区”焦虑,开展教育强镇筑基工程;着眼减少家长“择校”焦虑,探索“名校托管”模式;着眼减少家长“择班”焦虑,实行阳光分班和电脑随机分班,堵住人情后门。

家校协同除疑惑。设立课后服务家长志愿者、家长开放日、学校顾问等,构建“家校共同体”,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全过程;建立黑白名单公示制度,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外辅导。

联合执法除漏洞。实行联席会议制度,19个部门成员单位参与,市县两级部门联合执法、镇街协助执法、社区包片巡查、网格员包点监督,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治理后,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6.35%。

常态监督除短板。加大常态化排查力度,机构违规向属地镇街通报,学生参与违规培训向学校通报。

资金监管除盲区。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建立监管平台,对培训机构资金实行全种类、全流程监管。

上一篇:写好“通、惠、情”三篇文章 下一篇:十年来党和国家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有关情况